夏粮收购奋战忙,颗粒归仓暖农心
2025年我市夏粮收购全面展开。市粮食和储备局认真谋划,多点发力做好收购各项工作,确保小麦颗粒归仓。一是做好各项要素保障。强化粮食收购企业备案管理,全市备案283家,做到“有人收粮”;准备国有粮食企业空仓容65万吨,仓房条件良好,做到“有仓收粮”;多渠道协调落实各类市场主体收购资金,市农发行准备收购资金23.2亿元,做到“有钱收粮”;国有企业与物流公司签订合作协议,做到“有车运粮”。二是发挥政策托底作用。实行价格监测日报制,及时与中储粮淮南直属库公司对接。自我省托市政策启动以来,我市审批收购库点13个,仓容达43.7万吨,布局合理,收购活跃。截至7月16日,托市小麦收购17.1万吨,进度位居全省第一,增强了市场信心,托底效应显著,牢牢守住农民“种粮卖得出”底线;三是搭建产销对接平台。通过召开农企座谈会、宣传使用淮粮集团运营的南方小麦交易市场安徽市场交易平台、建立收购主体产销信息交流微信群等方式,及时发布供需信息,加强种粮大户、经纪人、贸易商、粮食加工企业等多元主体间沟通协作,进一步畅通粮食从田地到市场的“绿色通道”。截至目前,共解决种粮大户、经纪人等售粮需求近5万吨,1.2亿元;四是优化为农为企服务。发挥国有企业收购引领作用,提升现场服务水平,推广“惠三农”APP,让农户少排队、快售粮,坚持早开门、晚收秤、避开高温时段作业,适当延长收购时间。全市粮食烘干中心共190家,烘干能力每日可达3.2万吨,帮助农民顺畅售粮。畅通投诉举报渠道,收购企业现场张贴12325热线海报,制定部门联合监管方案,形成监管合力,确保收购市场秩序稳定。